微軟小冰分拆背后:沈向洋回歸擔當重要角色,加快外部融資
作者:時代財經 史成超
7 月 13 日,時代財經從微軟方面獲悉,人工智能小冰業務將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,并委任沈向洋博士擔任新公司董事長,李笛為首席執行官,陳湛為日本分部總經理,所有相關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完成。
微軟方面表示,將保持對新公司的投資權益,并授權新公司使用及繼續研發完整的小冰技術。此舉旨在加快小冰產品線的本土創新步伐,促進小冰商業生態環境的完善。分拆工作全部完成后,新公司將繼續使用中國小冰及日本 Rinna 品牌,為大中華地區、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的客戶,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方案。
微軟小冰誕生于 2014 年,由微軟(亞洲)互聯網工程院打造。與其他語音助手強調 " 知識 " 即 IQ 能力不同的是,小冰一開始就定位 EQ,是一款強調情感溝通的 " 高情商 " 語音交互產品。隨著整個 AI 行業對商業化落地進程的關注,業務相對獨立的微軟小冰也在通過重構組織架構和對外融資的方式,尋求更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。
已更新 7 代,擁有 6.6 億在線用戶
2014 年 1 月,在獲得時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的同意后,小冰在第二個月開始了立項。這款要推出的智能機器人背后是微軟必應(bing)在大數據、自然語義分析、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方面的技術積累,團隊給機器人起的名字 " 小冰 " 也是來自于 "bing"。
當年 5 月,微軟小冰正式發布初代小冰,它是一個 16 歲少 女的人設,用戶可通過微軟必應(bing)官網認領,加為微 信好友并拉到微 信群中,只要群員艾特它或是提到 " 小冰 ",都可以與其對話。除了能實現人機交互外,微軟小冰還兼具群提醒、百科、天氣、星座、笑話、交通指南、餐飲點評等功能。
一時間,在微 信群里 " 調戲 " 小冰成為時尚,微軟首批發布的 10 萬個小冰賬號在當天被認領一空,結束后仍有數萬人排隊等候認領。而用戶的熱情甚至引發了 6 月 1 日騰訊全面封 殺微軟小冰微 信賬號的風波。
不過,小冰并沒有因此停下進化的步伐,在 AI 科學家的不斷訓練下,小冰不斷地 " 解鎖 " 新技能,不僅會唱歌、能寫詩,還學會了繪畫。
2019 年 8 月,小冰更迭到最新一代,即第七代,產品形態包括社交對話機器人、智能語音助理、人工智能內容創作、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和生產平臺等。其中,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可以讓小冰進入車載場景,與駕駛員或乘客進行互動。
在第七代的小冰發布會上,微軟宣布將 Avatar Framework 開放給所有合作伙伴,這意味著,擁有這項技術的人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小冰。雖然微軟一直未替小冰打造硬件產品,但其與小米、華為、vivo、OPPO 等國內 TOP5 手機廠商達成合作,共同完成 " 召喚小冰 " 的產品形態。
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,微軟小冰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覆蓋 6.6 億在線用戶、4.5 億臺第三方智能設備和 9 億內容觀眾,已落地的商業客戶覆蓋金融、零售、汽車、地產、紡織等數個領域。
分拆重啟,逆境求生
天眼查信息顯示,新公司由微軟小冰團隊總負責人李笛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經理,持有公司 25.05% 股份;微軟小冰產品負責人彭爽任監事,持有公司 0.99% 股份;沈向洋任執行董事,未持有股份。
未在公司高管一欄出現的李明為大股東,持有公司 70% 股份。有微軟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,李明亦為微軟小冰團隊內部成員。
一名接近微軟人士對時代財經指出,陸奇在的時候,團隊就考慮過分拆獨立發展,之后陸奇去了百度,這事才擱置下來。而這次小冰分拆重啟,是逆境求生," 微軟小娜已經搞不下去了,再繼續下去小冰也可能玩完,獨立了反而有活路。"
另外,國際因素也是小冰分拆的原因。上述人士指出,微軟內部項目的身份,可能在客戶選擇上受限,不利于其中國本土的發展。
據《財新》報道,小冰團隊現有全職員工近 200 人,預計國內將有五六十人和小冰在日本的十幾人團隊加入新公司,拆分后微軟將成為新公司的小股東,拆分中也會引入外部戰略投資、風險投資等。一位接觸過小冰項目的投資人稱,新公司估值在 7 億美元,還在考慮是否入股,對小冰的商業化效率有所顧慮。
深度研究院院長、人工智能學會會員張孝榮對時代財經指出,微軟小冰估值應該在數十億元人民幣。" 小冰團隊既擁有微軟系強大的人才隊伍,又可以享受內部基礎設施等諸多資源,勝過業界許多同類團隊。獨立后的小冰團隊,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發展,這是微軟內部團隊所沒有的優勢條件。"
微軟公關人士對上述消息不予置評。截至目前,微軟小冰還沒有公布任何營收數字。不過,此前在接受時代財經專訪時,李笛曾表示," 我們對商業合作伙伴的報價,是國內同行的三倍 ",雖然基于集團財務原因,還不能透露具體的數字," 但是我們比國內任何一家同行的體量都要大。"
從國內消費者的感知看,小冰對于 C 端用戶的品牌認知,不及百度的 " 小度 " 和小米的 " 小愛 "。其中一個原因在于,通過智能音響等 C 端硬件產品,上述人工智能應用與用戶建立了相對較強的連接,從而較早占領了用戶的心智。
2019 年 7 月,在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,剛剛升任百度副總裁的景鯤在演講中宣布,搭載小度助手的智能設備激活量已經超過 4 億臺,與小冰智能設備數量相當。另據百度 2020 年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,今年 3 月,小度助手語音交互次數達到 65 億次,是去年同期的近 3 倍;小度第一方設備語音交互次數達到 33 億次,是去年同期的近 5 倍。
作為原本就較為獨立的業務,小冰新公司成立后,團隊顯然可以在未來獲得更大自主 權,在國內諸多互聯網巨頭、硬件廠商紛紛推出自家語音助手的背景下,實力不俗的小冰未來商業化進程可期,但面臨的競爭也空前激烈。
沈向洋回歸成焦點
除了業務獨立,沈向洋的回歸,成為此次事件的關注焦點。
沈向洋出生于 1966 年,1996 年美國卡內基 · 梅隆大學機器人專業博士畢業后,加入微軟研究院;1999 年回到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,并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計算組主任研究員,高級研究員;2004 年,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,兼首席科學家。
2013 年,沈向洋提升為微軟執行副總裁,以華人身份躋身微軟高管團隊,負責帶領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應用與研究工作。在微軟任職期間,沈向洋一直大力支持小冰團隊建設和產品更迭,并于 2017 年接替陸奇,成為小冰一年一度發布會的主持者。
2019 年 11 月 14 日,沈向洋提出辭去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的職務,2020 年 2 月 1 日,在微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發展有諸多貢獻的沈向洋正式離開微軟。2020 年 3 月 5 日,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聘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其博士生招生計劃,顯示將面向計算機視覺、計算機圖形學。
可以預見的是,在接下來的小冰業務發展中,沈向洋將重新扮演重要角色。上述接近微軟人士指出,李笛是微軟小冰的主要負責人,但其影響力遠不如沈向洋。由沈向洋牽頭,更有利于推動新公司的融資進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回歸微軟小冰并不是沈向洋近期唯一的動態。今年 5 月 28 日,硅谷創業公司 News Break 曾向外界宣布沈向洋加盟的消息。News Break 在公 開信中表示," 沈向洋將以個人名義投資 News Break 并擔任其董事長一職。"
聲明: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,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,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。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,請發
送郵件至:operations@xinnet.com進行舉報,并提供相關證據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,或轉載時
需注明出處:新網idc知識百科